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正文
赵大洲太史贞吉 明 · 杨慎
七言律诗 押尤韵
起凤才华锦水头,鸣銮仙步上瀛洲。
文传庄叔栖云集,赋奏金卿花萼楼
何国白环曾入贡,至今青海未全收。
庙堂终用平戎策,未许栖迟老一丘。
李大著垕启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○八○、《省斋文稿》卷二五
伏承策勋东观,正位承明。
惟此官乃侍从之阶,故今代以选抡为重。
昔人之进者固多矣,蜀士之贤者可考焉。
淳夫元祐之时庄叔绍兴之末
皆历大著作之任,遂为修记注之官。
以公之才,何彼之愧?
承天未老,固无乳媪之讥;
孙绰可称,允为文人之冠。
矧为钜美,方萃高门。
父子并兼史官,古今无此荣遇。
盖谈、迁未始联事,而彪、固亦非同时。
崔骃三世相承,止于传业;
应奉五叶不绝,姑曰承家。
岂若无异论于三传之中,施隔屏于一堂之上。
行并仪于禁路,实增焕于周行。
某曾直玉堂,尝勤藻翰。
以为行庆趋迁之命,是故少稽酬答之言。
今虽愧于后时,切自欣于先见。
即期展谒,聊复抒诚。
宋故宜春县赵氏墓志铭绍圣二年五月 北宋 · 李昭玘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六一七、《千唐志斋藏志》第一二九七页
自古佐命功臣,逮国家平定之后,鲜□以功名终者。
唯焦氏之先,翊戴艺祖,削平区夏。
其后乘舆幸洛,特以□女联姻帝室,终始顾遇不少衰。
逮后之子孙,克绍厥绪,缙绅奕奕,为□□族系之冠,而国家亲礼不替,故与宗枝世为婚姻,罔有疑问。
宜春县太宗皇帝之曾孙,韩王元偓之孙,相王允弼之第七女也。
聪明婉淑,出人远甚,以熙宁五年归于焦公世隆
虽少处华显,而□□妇道,敬奉尊属,抚育卑幼。
国朝每大礼锡庆,宜春以法得官,其□□□□,人服其量。
临财赒济,不为秋毫计。
每家庙时享,矜慎威仪,与祭者罔敢□惰容,故能佐佑君子,嗣其家声,使圣君贤臣之后,敦睦缔合,以传无穷,顾不盛哉!
宜春始授平原郡皇祐六年改封兹邑
元祐六年五月初九日终于寝,享年五十有七。
焦公见任左藏库副使
七男:长南叔供备库副使
颜叔东头供奉官閤门祗候,监西京中岳庙
恭叔,前濠州录事参军
明叔左班殿直
次介三班奉职,早亡;
庄叔、师叔,并三班奉职
四女:长适成州防禦使令轨,次适恩州防禦使仲篪,次适国学进士刘炳,次适右千牛卫将军仲葳。
孙男十一人,孙女十四人,曾孙男女各一人。
将以绍圣二年五月八日,举葬于河南府洛阳县金谷乡南北张村之先茔,乃为之铭曰:
于铄王化,基于正家。
瑶枝秾茂,晔晔其华。
婉彼宜春,闺房之秀。
谁其配之,功臣之后。
懿范方著,胡啬其年。
令德,永贲幽泉。
洛阳王震镌。
中书舍人赵庄叔1162年闰2月25日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一二四、《省斋文稿》卷一六、《益公题跋》卷九、光绪《资州志》卷二八 创作地点:浙江省杭州市
庄叔书此数语,所谓「非苟知之,亦允蹈之」者。
年四十死矣。
或谓养生为无益,非也,庄叔若不作记天上,则当修文地下耳。
绍兴壬午闰二月二十五日
李大著 南宋 · 洪咨夔
 出处:全宋文卷七○○四、《翰苑新书》续集卷七、《启隽类函》卷三五
策勋东观,正位承明。
惟此官乃侍从之阶,故今代以选抡为重。
昔人之进者固多矣,蜀士之资者可考焉。
淳夫元祐之时庄叔绍兴之末,皆历大著作之任,遂为修记注之官。
以公之才,何彼之愧?
承天未老,固无乳媪之讥;
孙绰可称,允谓文人之冠。
矧惟钜美,方萃高门。
父子并兼史官,古今无此荣遇。
盖谈、迁未始联事,而彪、固亦非同时。
崔骃三世相承,止于傅业;
应奉五叶不绝,姑曰承家。
岂若无异论于三《传》之中,施隔屏于一堂之上。
行并仪于禁路,实增焕于周行。
某冒直玉堂,尝勤藻翰,以为行庆超迁之命,是故少稽酬答之言。
今虽愧于后时,窃自欣于先见。
即期展谒,聊复纾诚。
林希逸校书郎 南宋 · 刘克庄
 出处:全宋文卷七四九六、《后村先生大全集》卷六○
顷者当国之臣拔士多矣,士起冗流致美官者相望。
尔以南宫魁亚,大廷甲科,饱学雄辞,独滞于仓庾氏,予闻而嘉之。
前命尚方给笔札,兹繇是正迁校雠,久抑必伸,亦理之常。
馆职赵逵奏事,高宗劳之曰:「秦桧日荐士,曾无一语及卿,以此知卿」。
然则朕之知尔,犹烈祖之知也。
益厚培养,以对柬擢。
可。
国子博士赵公墓志铭政和元年十月 北宋 · 刘跂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六六二、《学易集》卷七
天水赵逵与其兄遘、弟远、逑、遵,以母夫人命,卜政和元年十月己酉葬其祖、考、叔、从叔、弟,暨伯祖妣、叔祖妣、考之所生母、遘逵之妻,凡十一丧,于郓州翔鸾乡石室村之原。
以友人彭城颜岐为介绍,请于河间刘某铭其祖博士府君之墓。
翼日持所状行事,来见而泣曰:「昔我高祖父之考讳文兴,妣张氏,在五代时潜晦弗耀。
自高祖父太子中舍、知黄州、赠给事中讳利,妣南阳郡太君张氏而上,皆葬齐之禹城,为齐人。
曾祖尚书祠部郎中天章阁侍讲、赠右谏议大夫讳希言,始爱东平,乐其风土,故我大父奉其丧,与妣博陵郡太君崔氏暨伯季及三仙源君卜石室之原而藏焉。
无禄,大父即世,繄我先人亦早终,以岁之不易,诸孤藐焉,契阔淹久,盖四十年于兹,然后殡者获从先侍讲于此。
维赵氏迁徙之故,与大父之阀阅治行,非铭曷以告后嗣」?
谨按,府君讳舜臣字和叔,少举进士不中。
父任太庙斋郎,调澧州澧阳簿尉明州簿尉
丁父忧,服除,调兖州司法,亲嫌移沂州,迁兖州瑕丘天平军节度推官,知兴州顺政县
大理寺丞、知泗州招信县,未赴,改济州钜野县。
太子中舍赐绯,转殿中丞,以荐监延丰仓,迁博士
熙宁八年八月二日以疾终,享年五十六。
娶徐氏,司农卿安期兄之女;
次黄氏,内殿承制中立女;
次王氏,天章阁侍讲宗道女,皆封仙源县君
子男裔孙,河中府司录参军,以子赠通直郎
次三人,早卒;
次叔孙、季孙。
女嫁承议郎杨庆基、士人张子明、张敷。
诸孙皆举进士登第为承议郎
孙女嫁黄渊、吕椿年。
曾孙男女十二人。
初,侍讲公与故贾公昌朝、王公宗道并事仁宗皇帝说书崇政殿,又并除侍讲,在经筵积岁,以博厚著称。
府君世其家学,尤长于歌诗,善书,得唐徐浩笔法。
居家孝友,在官惠爱廉肃,其交于上下,诚而不阿,位不售德,识者叹憾。
二子病不任事,然孙曾众多,先志弗坠。
要诸始终,颜氏之状与其所言可考不诬,乃为之铭曰:
于维博士洵美且文,惠其先人,以暨有孙。
令得良吏,州倚名曹,政在二县,民廪荐高。
我车既流,我涂亦易,云胡夺旃,而不千里。
文山之兆,是坚是垲,勒铭幽宫,庸告永载。
杨文安公椿墓志铭 宋 · 陈良祐
 出处:全宋文卷五四○○
淳熙四年冬十有二月,故资政殿学士、赠银青光禄大夫杨文安公既葬彭山之十稔,其子光旦以潼川路转运副使马骐状,为书使人自蜀走婺,请铭于良祐曰:杨氏本出唐叔,自临晋,世笃儒学,绂冕相继,居于华阴
其别占籍郫县,七世祖始家于眉。
曾祖讳鸿震,赠太子太保
妣侯氏,武陵郡夫人
宋氏,同安郡夫人
祖讳亮,凤州团练推官,赠太子太傅
妣程氏,太宁郡夫人
考讳灏,赠少傅
妣宋氏,婺国夫人
公讳椿字元老,幼凝重如成人,七岁能属文。
甫冠,与少傅俱贡京师
为文根于理致,不习王氏之学。
宣和六年,以太学上舍生较艺南宫。
徽宗留意学校,作成人才,多士云集,试于有司者万七千人,而公为第一。
文奏,御称善,谕知举曰:「可谓得人矣」。
特命迁秩以赏之。
初调严道,改邠州教授,辟潼川府节度椎官,历随军转运主管文字、成都府路常平司干办公事
绍兴八年,用宰相赵公鼎荐,召赴行在。
虏势方张,公劝上行仁义、建学校、收人才、择将帅、去赃吏、恤民力,凡二十馀事。
校书郎
逾年,赵公去位,秦公当国,或语公:「盍往归之」?
公不为屈。
屯田员外郎,以母老请外,除潼川路转运判官
诸路多献羡馀以取宠,公叹曰:「今疮痍未瘳,顾未能裕民力,又忍掊剋以资进身耶」?
于是一路无横歛之扰。
十四年,除潼川府路提点刑狱公事,吏有擅科民财,或抑配官盐,盗用其赢赀者,按治之。
秩满,除夔州路提点刑狱
四川类试,为文以谕进士,悉除去常所用禁令,内外肃然。
揭榜得名士赵逵、张震。
婺国忧,服除,为荆湖北路提点刑狱
沅州太守李景山、通判丁涛交恶,判官巩漴间之,有司追逮数百人,连及溪洞。
时方盛暑,有系死者,公曰:「吾职在平反,其可使无罪之人淹系至死哉」?
言于朝,止罢三人,释其众。
秦公喜曰:「部使者不当如是邪」?
会秦公薨,朝廷蒐举贤俊,凡厄于秦氏者,率以次收召。
上问大臣曰:「杨椿今安在?
其以为秘书少监」。
二十六年入对,言:「祖宗创业守文皆以仁,愿陛下以祖宗之心为心」。
又论湖北彫弊,田野不辟,由赋烦役重,及州县吏任情没入民财产非是。
明年,除权兵部侍郎、兼国子祭酒、兼侍讲
初,朝廷以蜀士艰于赴省,俾就制置司类试,行之三十年矣,有为挟贵私情之说者,欲并归南省,事下国子监,公曰:「蜀士多贫,而使之经三峡、涉重湖,狼狈万里,可乎!
欲去此弊,一监试得人足矣」。
遂止令监司守倅子弟力可行者赴省,馀不在遣中,蜀士赖之。
是时上总揽权纲,留神政事,公奏疏曰:「圣人之心,与众人异。
鸡鸣而起,孳孳于学问者,士之心。
鸡鸣而起,孳孳于职业者,卿大夫之心。
无思也,无为也,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,此则圣人之心矣。
天德而出宁,日月照而四时行,尧之用心也。
垂拱而坐视天民之阜,舜之用心也。
惟克厥宅心,乃克立兹常事,文王之用心也。
圣贤相授,在正其心。
汉显宗之察慧,唐德宗之猜忌,汉元帝之优游不断,唐武宗之好恶不同,此其心初非不正也,汩于喜怒爱恶之私,则昔之所谓正者,倏然而亡矣」。
给事中,兼直学士院
上念故将循王张俊之功,御笔除其三子职名。
公封还,曰:「爵秩天下公器,陛下纵私之,清议何」?
又面谕公,欲以虚名奖用勋臣子孙,公奏曰:「名器不可以假人,恐倖门一开,扳援者众」。
医官王继先以技术至承宣使,侥觊节钺,使其徒校正《本草》,为书以献,公曰:「其书但取古注图经合而录之,其劳甚微,而赏太重」。
右仆射沈公该辞兄调招军进秩,有旨降诏不允,公奏曰:「招军之劳薄,上宰之兄有嫌,此赏一行,将有强刺良民以希进者」。
从之。
大旱,无敢以闻,公侍经筵,乞下四川总领司检察赈济,督发常平钱米,安集流移,蜀以不饥。
兵部侍郎
太史奏妖星见,太阳当食而伏。
公请对曰:「治乱之数天也,而常属乎人。
尧汤之水旱,中宗之桑谷,成王之雷风,宣王之旱魃,皆灾也,而反致其福。
叔世之君,稔于富贵,安于无事,恣于淫侈,视世故若无足备者,而寻致祸乱。
愿陛下修德以答天,躬行以率下,塞其弊端,杜其倖门,以召太平之应」。
时和议既久,沿边诸将坐享厚禄,而所部士伍衣食不给,恬不为意。
公奏曰:「今将帅十年一迁官,驯致使相,官爵高矣,富贵极矣,肯复被坚执锐,亲履行阵,为国效死耶?
诸路营屯仰给县官者,无虑数十万,而困于掊剋,劳役不休,嗟怨盈路,不可不为深虑」。
上为降诏禁止之。
又论朝廷法令多所更张,曰:「有事则有法,有法则有弊。
法一定而不易,弊百出而无穷。
为其法之弊也,从其弊而救之可也。
患其弊之生也,并与其法而改之则不可。
祖宗令明具,圣子神孙将千万世守之,而议者不原弊端之所起,亟进其说,取而纷更之。
如是而不止,则祖宗之法令,其存者无几矣,然又未必可行。
从而复之,则不如勿改」。
兵部尚书翰林学士
一日,锁学士院严甚,外廷无知者。
召公对,上谕以封今皇帝建王指意。
公再拜贺退,草制曰:「以示子孙,朕无志于斯义;
蕃王室以和兄弟,尔思配于前人」。
明日麻出,中外欢传。
又批答辞免诏曰:「朕志先定,其已久矣,既非昵亲属之私,又匪由中外之请,授受之际,谁曰不宜」?
大合圣意。
先是,礼部侍郎孙公道夫使虏,虏主诘以关陕买马非约,将求衅于我。
上遣同知枢密院事王公纶谂之,果得其情。
公亟条对预备数事,焚藁而上,家人无知者。
上益向意用之。
三十一年,拜中大夫参知政事
未几,朝廷再遣枢臣叶公义问报聘,归言虏已聚兵境上。
公语左仆射陈公康伯曰:「迹虏败盟,其兆已见,今不先事为备,悔将何及」!
因与陈公策所以防虏之术,其一令两淮诸将各画界分,使自为守。
其二措置民社,密为寓兵之计。
其三淮东刘宝将骄卒少,不可专用。
其四沿江州郡增壁积粮,以为归宿之地。
奏行之。
,虏使高景山来贺天申,辄出嫚言,索淮汉地,指取将相大臣。
朝论汹汹,或者妄传有幸闽、蜀之议,人情惶惑。
上意雅欲视师,公与陈公奏曰:「敌国败盟,天人共愤,今日之事,有进无退,如臣所料,成功可必。
若圣意坚决,则将士之气自倍。
愿分三司禁旅助襄汉兵力,待其先发,然后应之」。
上深以为然,即命侍卫马军司成闵出戍荆鄂。
公又论虏必出秦陇,而蜀兵权未一,乞以吴璘宣抚使,统一三军,以捍全蜀。
上乃命
已而虏入两淮王权渡江,刘锜退保京口,都人大骇。
公与陈公镇以閒暇,物情少安。
虏兵犯大散关吴璘败之,捷书至,上谕执政曰:「朕与金国讲好二十年,未尝有纤毫之隙。
不意虏使口陈,邀我将相大臣,又欲得汉东淮南之地,一时臣僚谁不劝朕用兵。
朕谓和好未解,则兵衅不可开,姑发信使以审其事。
至淮既不纳,暨归又求遣,反覆诡诈,多为衅端,意在败盟。
重兵压境,托名打围,谋为深入。
朕不免屯兵严备,戒敕诸将,务为持重,以观其变。
而犯蜀无名,果为戎首,事之曲直,宁不判然?
散关小捷,岂非信顺之助。
今三道出师,置帅招讨,审彼己,量虚实,抚定我城邑,招集我人民,收复我寝庙。
毋焚烧,毋虏掠,毋杀伤,以图万全之举。
卿等授朕成算,副以庙谋,庶几恢复神州,以雪两朝之耻」。
明日,御笔付公草诏以戒诸将,公拟进曰:「金人败好,率先兴戎,朝廷应兵,诚非得已。
惟诸大将皆吾爪牙,忠愤慨然,谁不思奋。
所几上为社稷,下为生灵,声援相闻,如手足之捍头目
缓急必救,如子弟之卫父兄。
追廉、蔺之遗风,思寇、贾之高谊,叶成犄角之势,用济同舟之安」。
诸将读之,无不感励。
北主盛兵,欲度采石,会虞公允文中书舍人参军事至,趣舟师扼其冲。
北主怒,移屯扬州,将谋瓜步,而我师蔽江,不可渡。
李宝胶西,尽焚烧其战舰。
虏计穷,遂弑其君亮而还。
驿至入贺,上曰:「皆卿等辅佐之力也」。
车驾劳师,公扈从至建康,与陈左相协心同力,酬酢军务
虽机事填委,日不暇给,处之晏然。
自虏之欲入寇也,荐张和公浚老成知兵可用,至是留守金陵,眷礼如初。
三十二年,驾还临安,公慨然曰:「吾起书生,致位两地,复何求乎」?
即日抗章乞解机务,谕留不从,除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
言者乃摭他事论公,改端明殿学士
行至鄂渚今上即位,除知潼川府
以清净化民,民安其政。
明年得请洞霄,解印还里,复上章纳禄,踰年不报。
忽婴微恙,泊然而薨,实乾道三年正月十一日,享年七十有三。
上闻之震悼,加资政殿学士太常谥曰文安,累赠银青光禄大夫封彭山县开国伯食邑八百户食实封二百户
娶孙氏,赠安定郡夫人
子男五人:光训,右承事郎
汉老,未命,皆先公卒。
光甫右承务郎
仲舒迪功郎成都府广都县,皆出继。
承公后者独光旦一人,今为承议郎潼川府路转运司主管文字
三女,右宣教郎史槩、成忠郎孙仲闳、登仕郎必达,季女早卒。
孙男六人:瑑、璐、瑾,皆以遗泽授承务郎,瓘、珙、玠后公生。
孙女二人,道秀进士史直友,道永未行。
十二月三日葬于彭山县孝廉乡。
公性端悫,仪状甚伟,平居接物,粹然尽人之情。
至遇事有守,确乎其不可夺。
盖其资根于孝友,故发为事业者,皆可纪述。
初中魁选,贺者满门,公方戚然曰:「先君齑盐三十年,两与计偕,七走京辇,卒无所成。
小子窃绪馀以游场屋,敢当大名耶」?
迨登禁从,论事上前,有所奖谕,则曰:「皆先臣之教也」。
奉太夫人孝敬尤笃,求所以悦亲者无所不用其至。
虽老,侍膝下若童稚然。
居丧哀毁骨立,不忍墨衰,庐墓三年,人罕见其面。
事二兄谨甚,食不足则斥夫人奁,买田以赒之。
郊荐恩先侄后子,推其先业以与诸孤,复置义庄以给宗族之贫者。
方其立朝,当权臣用事之时,退然自处,持使节者几二十年,略无留滞不满之叹。
及受知太上,议论謇謇,未尝有所顾忌。
参与大政,适丁多事,不动声气,坐折遐冲,而知足不辱,全节而归。
进退之间,无毫发可议。
蜀去朝廷远,人才多不能自达,公既贵,以人物为己任。
君相知其诚实,每访蜀士,必惟其言是听,以故冤滞获伸,英才汇进,一时所举,布列台阁
唐文若、张震、马卓然有声,为天子侍从之臣。
而避远权势,不肯言自我出。
平生故人,久要不忘赒其急难,及其子孙,意不少衰。
至其自处清约,殆与布衣无异。
独居三十年,不畜姬侍。
晚岁奉祠,萧然一室,左右图史。
幅巾藜杖,与乡人相往来,赋诗饮酒,道旧为乐,见者忘其爵齿之尊。
笃于力行,不自表襮。
有文集五十卷藏于家。
良祐顷岁召为学官,始从公游。
及为御史,同朝六年,知公为详,此其言皆可考不诬。
则喟然而叹曰:「《书》曰『其惟吉士,用劢相我国家』,又曰『其惟克用常人』。
若公者,可谓吉士有常者,非耶?
使公至今存,雍容庙堂,忠实事上,不为虚言,其有益于国家岂少哉!
惜乎用不极其所至而死矣」。
铭曰:
天佑我宋,岷峨降灵,是生文安,人中之英。
文安,柔惠且直,允文允武,以定王国。
公来自荆,王立在庭,不畏强禦,有猷必陈。
凡大典册,公载其笔,黼黻王度,讨论润色。
羯彼狂虏,蓄谋败盟,公画奇策,敌无遁情。
遂与国政,同寅曾公,夙夜不懈,足兵震戎。
足兵震戎,整我师旅。
公赞徂征,以立于武。
乃遣戍役,镇彼荆鄂。
乃建大将,尽护全蜀。
狂虏孔炽,我师震惊,公授成算,上心载宁。
飞檄驰诏,张吾三军,折箠欲渡,弗戢自焚。
金陵,公左右之,召彼元老,自公启之。
我瞻中原、淮滨既同,公拜稽首,天子之功。
人亦有言,名遂身退,天道尚尔,矧敢弗畏。
惟公懋德,亶其有常,辅导,为国维纲。
公方在朝,上皇所毗,公既还,天子之思。
彭山之阿,有坟峨峨,勒碑于隧,德音不磨。
按:《名臣碑传琬琰集》中集卷三三,宋史资料萃编本。
田氏墓志隆兴二年 南宋 · 李石
 出处:全宋文卷四五七一、《方舟集》卷一七
惟我李氏在蜀,出唐隐太子之裔,太子者,其《小名谱》之说云尔。
或曰五公子入蜀,眉、遂、恭、简、资,其后也。
吾家谱在资,为孤族,由太子以来,世数与简谱多合,其于他族未见有合者,独于恭仅有合焉。
恭之族文炳者,尝从故正字刘夷叔、故中书舍人赵庄叔游,因二友得交其人。
援谱叙世数,于文炳为兄弟行。
后过恭,以子侄礼拜其亲于堂如无服叔父母。
恭距资千里,两家老稚安否之问无岁不通,以文炳故,驩然也。
丁丑,石东下至恭,炳父死母病,文炳遂出,不及面唁之。
己卯冬,被罪溯流,过恭问讯,欲致敬如前日,文炳辞以母病增剧,足不能良行,须扶掖乃出,且窃窃忧之。
又一年则以讣至,盖隆兴改元之七月某日也。
文炳母姓田氏,讳某字某,为故李府君某之妻,为第三娶。
祖氏先尝为本州教授,某之子名劝者,以学行为丞相无尽居士深知,以文字获交于山谷老人。
呜呼!
所钟于田氏诗书义训甚厚,其所施惠于李氏之门,相其良人而教其子,再世父子为名进士,蔼然可知也。
年七十九卒。
通六经子史诸书,晚读佛书,于性理自能悟入,预告其子以死日,至日危坐不乱,如浮屠之教。
二子,长曰文蔚,次曰文炳,其出也。
二女,皆嫁士人。
葬以二年某月日,于州之某山,祔李府君墓。
呜呼!
文炳足以自吐其危苦痛切以文其母之葬,遽词而请焉,姑为叙其大概而纳诸圹为志。
兴道墓志铭 南宋 · 李石
 出处:全宋文卷四五六九、《方舟集》卷一五
张子宽先生,《易》师也,以小学教授,虽童稚胜衣者登其门,皆以数授之。
前辈读《易》有声场屋者,自其门出。
石年九岁,与支君兴道、吴君德骏同游先生之门,先生遇之不以童稚句读也。
君长余三岁,率能诵师说,退即抗声作色以鼓舞群稚,人争窃其说以复于师而幸免者。
未几,与君各更师他门,里巷不远,往来每示题义,讲说不异向来时。
然回视昔年淳和朴厚之气,已比比为声病举子剽窃之文,余则知之,君则未知也。
一日君若有所忧,曰:「亲老家贫,未即振发,可若何」?
余曰:「勉来相就坐群儿间,提秃笔掖公于败亡,未晚」。
君以为夸而笑之。
君每试不废,辄不遇。
余登第,兴道侄婿赵逵状元归乡,支门烂然自荣。
君一日独致仆,曰:「他人饭新先辈,礼也,某于吾人岂敢泛泛于众客杯酒」!
仆仕成都学官兴道以疾告,未几卒。
卒以某年月日,年若干,葬以某年月日。
石家居,其子某兄弟袖卷不敢言而以泣拜,出卷,则君之从弟全州户曹日中状,云:支氏其先出合阳,详仕许州节度
子师友官于资,为资之祖。
资祖四世名渐者,元祐八年以孝旌其门。
曾祖讳某,则孝子之兄弟也。
祖成,父翊,皆不仕。
娶杨氏,先卒。
再娶马氏。
四子,皆儒业。
三女,一适侯播,一适黄庭,一许适侯棫。
孙五人。
君孝友温豫,喜愠不见于色,庞然福厚君子也。
长于治生,几以致富,四子各占大第以处之。
病中召诸子诵书,曰:「吾老,手未尝释卷,老病闻书声则胸次廓廓矣。
汝曹勉而持之以正,学而不成,不失为乡之善人」。
以卒。
君讳时起,兴道字也。
铭曰:
吾率梦与君游小学如平生,师操扑据坐,君从傍也,发笈执卷以立。
吾凛凛以惊,梦觉则君死矣。
呜呼!
君梦乎?
吾梦乎?
吾俾吾儿与君之子修再世之盟。
义久则重,势久则轻。
不忘素交,以为君铭。
朝散大夫贾公述墓志铭政和三年十二月 宋 · 王寔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五六二
公讳公述字传之丞相文元公之孙,尚书驾部员外郎、赠右光禄大夫讳田之子也。
文元公以经术勋业辅相仁宗,门户光大。
公自幼刻意于学,无贵骄习。
及长,惇厚和裕,于事无不练达。
文元公遗表恩授将作监主簿,迁太常寺太祝
丁父忧,服除,迁大理评事
元丰官制行,换宣义郎赐绯衣银鱼,九迁至朝散大夫
初监开封府咸平县盐税,从辟监广利门。
秩满,知越州剡县
有盗发冢得者,公察其枉,释之,果非盗,人以为不可欺。
无为军庐江县,丁母广平郡太君李氏忧,服除,知常州晋陵县。
所至吏畏民爱,有能称。
通判亳州应天府,除开封府右军巡判官内香药库通判郢州,移河南府
提举江、池州铸钱,未赴,知开封府开封县
宿蠹隐弊剔抉无所遗,治效著闻,部使者更荐之,除太仆寺丞
提举河北京东监香盐税,属司废,通判大名府,未赴而司复,还旧任。
盐课增羡以千万计。
前此才溢额,自列率被赏,公独曰:「是乃职事也」。
卒不自言。
京西南路提举常平等事
会随、饥,公请发八州米赈之,所活甚众。
未几得小疾,起居犹自如,公慨然曰:「吾使者,当一路寄,可以病处之哉」!
即请宫观,得管勾西京嵩山崇福宫
颍昌,以为贤士大夫所聚,卜家焉。
府城外之西北隅文元别圃,水竹清胜,暇日引子弟杖策徜徉其间,超然也。
时以年劳当迁,及改金紫服,皆不肯自陈,遂请致仕,虽亲旧不及知。
既得谢,皆往贺,且曰:「公幸未衰,又无田以供伏腊,遽谢禄,独不为后日计哉」!
公笑曰:「吾病不任事矣,又敢安禄邪」?
闻者服其知止。
公自少好读书,其为诗清丽而造理,后痹且甚,犹自力不废。
宾客宴语,终日不倦。
政和三年十月戊申卒,享年六十,以其年十二月癸卯葬于阳翟县大儒乡元老村文元公茔之□。
妻王氏,赠光禄大夫讳力之女,始封寿阳县君,改宁人。
子男二人:曰逮,曰□,皆将仕郎
女子七人:适忠翊郎庄叔修武郎赵叔蘧、宣德郎王令淳、从事郎宋晕、修武郎赵令、假将仕郎深;
幼在室,许嫁承奉郎韩璟。
公葬有日,逮来请铭,因系公世次官伐,为之铭曰:
庆历之隆,有相魏公。
曰德曰位,惟时显融。
公其嗣孙,蔼然有闻。
不侈不骄,惟德之几。
试于百里,是谓彊吏。
爰诵一道,是谓肤使。
弗究其施,引疾以去。
公岂遂废,惟义之惧。
匪公曰归,寿亦止此。
公乎命邪,瘗则有诔。
按:民国禹县志》卷一三,民国二十年刊本。
一经轩记 南宋 · 赵逵
 出处:全宋文卷四七○四、《新刊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》卷一三二
绍兴壬申,予赴官潼川,道东川,而东卿大夫嘉阳通守王侯寔来顾之。
予自少则已闻侯之先君子黎州府君声闻隐隐在󲦤绅间。
黎州有美才,以早岁取上第,仕官显,文史足用,不改布衣陋巷时,以故诗礼之训,比一时士大夫最严。
而侯遂以科第世其家,益大其门庭。
嗟乎!
予不得见黎州矣,见侯所愿焉。
已而侯遂以所榜一经轩求予记之。
自汉韦氏父子以经术取宰相,当时歆艳,为之语曰:「遗子千金,不如教子一经
今之教子者,率以此藉口。
予观贤与元成,皆恭俭孝谨,进退有本末。
元成至阳为狂病,辞爵避兄,顾肯持父祖之学博人公卿,以反面其亲哉!
然邹鲁之士,仰其贤而尊其贵,如孟子所谓见王之羽旄而忻者,故云。
不然,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之传,孔子之所述,仅足以与黄金争轻重于铢两间,岂不渎哉!
夏侯胜亦为此言曰,「经术苟明,取青紫如拾地芥」。
尤鄙陋不信。
然观立朝,前后引经危言,濒于死者数矣,视青紫何物也!
而世不察,例使其子弟售经术以脱贱贫,亦已过矣。
乃若侯则不然,自以厥先祖父不以子孙迩于利,而沃之以圣人之语,言我先君既受之益,炜炜其光辉,以照临我后之人,惧弗克嗣,寝食寒暑,抱经而居,天子幸不鄙夷之,而以为臣,其敢遂谓学者之极功,舍而弗图,以负天子,以为前人羞!
则开轩而名曰经,是不可一日不闻此声者。
夫不以一旦得志为可以自满,而请终身诵之,忠也;
不以己能得之而忘其先,孝也。
王侯之忠孝备矣,君子尚之。
经史吏事,皆似先人,今为朝散郎,而侯之子师友渊源益深,王氏之经,其愈久而愈馨乎!
黎州讳振,字文扬
侯名骏,字德称
其子名辂云。
十二月甲子赵逵记。
知监乐堂记绍兴二十四年十月 南宋 · 赵逵
 出处:全宋文卷四七○四、乾隆《合州志》卷一二、《宋代蜀文辑存》卷五九
安岳冯侯领合阳州事之明年,剔除蠹荒,政化大洽。
民既安豫,乃敢閒暇行郡废圃,吊癸酉涨江之遗迹。
旧有监乐堂,馆宴宾客皆于斯,水至毁矣。
侯方念之,会民有争三巨柏不决者,愿以献于官。
侯曰:「是欲成吾堂耶」?
明日,命工度旧材,稍增益之,用力勿亟,人不知役。
时逵被诏诣行在所,买舟于合,而东堂方经始也。
侯即召逵曰:「故题是仍」。
且君侯不闻春台之说乎?
累土而崇之,树之芳菲,四时推迁。
彼有变于外也,而人心移。
今夫列戟而居,鬨道而出,孰曰此非吾使君也耶?
然人不见其为也,则望其羽旄之美,闻其钟鼓管籥之音,而愀然乎其中。
今予入侯之境,人语藉藉,望侯为父老长守此土也,君侯何以得此哉!
且非独是也,顾余之在涪土也,侯之佳声,与蜀汉之舟日溯而上。
今顺流千里,历三巴,抵固陵,尽蜀封疆所至,见守令及士君子皆誉冯侯,或自以为不如。
冯侯之佳声,又与荆楚之舟日沿而下。
非侯有德于是邦,而其人颂侯之不已也,则二水橹声,皆足以写人之愧心,而堂何以居?
侯名撙,字茂恭
绍兴二十四年十月晦日,资中赵逵记。